80、90后沟通能力与沟通的艺术

  作为80、90后的年轻人,大多都有鲜明的个性,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别人,希望别人能认同自己的观点;我们在与人沟通时,总会不自觉地用一些“否定式”、“命令式”或“上对下”的说话口吻;例如:“你错了,话不能这么说”或是“唉呀,跟你说过多少次了,你这样做不行啦!你怎么那么笨,跟你讲你都不听……”,人都不喜欢“被批评”、“被否定”,但是有时我们在言谈间,总在不知不觉地流露出“自我中心主义”和“优越感”,总会觉得自己都是对的,别人都是错的;殊不知强势的建议,也是一种攻击。

  有时候,即使我们说话的出发点是善良的、是好意的,但如果口气太过强势、忽略对方的感受,会让对方听起来,像是受到语言攻击一样,很不舒服;所以,有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慨叹:“你知道吗?其实,我蛮赞同你的想法,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。”“其实,我蛮同意你的见解,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态度。”

  有时,我们会说:“我这个人很理性,我办公室的门都是开的,大家随时都可以进来和我沟通啊!”可是,如果“办公室的门是开的,心却是关的”,又有什么用呢?所以,在沟通时,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对方的感受,毕竟每个人都有“自我尊严感”的需求,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、被赞美、被认同、被附和,而不喜欢被否定、被轻视。

  所以,即使在双方意见不同的时候,也必须做到“异中求同、圆融沟通”,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说也应该说,但说话的口气要尽量委婉一些,这样才能让人听得进去,才让人容易接受。

  中国人造字很有意思,就像“我”字,是“手”和“戈”两个字组合而成,意思就是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刀剑、武器,所以每个人都在自我防卫,以此来保护自己。但是,在沟通的时候,应该收起自己的防备之心,要更多的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。学会善用“同理心”;“同理心”就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,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,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、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,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。想得到他人的理解,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人;将心比心,才会被人理解。我们只能修正自己,不能修正别人;想成功地与人相处,让别人认同自己的想法,惟有先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。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嘴,在适当的时候,说出一句漂亮的话;在必要的时候,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。因此,我们应该学着“不要急着说、不要抢着说,而是要想着说”,绝对不要因“逞口舌之快”而招人非议,说话是没有“涂改液”的,也没有“立可白”,不能再把说出来的话涂掉。

  另外,人际交往中,我们还应当学习“情绪忍受力”和“挫折容忍力”,在我们碰到棘手的问题时,必须先冷静下来、勿冲动行事,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,只有把心态调整好了,心情好了办事才能顺利,所以我们也要学会“先处理心情,再处理事情”,免得事情愈弄愈糟糕。

  “生命的长度,是上天所给予的,但生命的宽度,却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”。的确,我们虽然不能控制生命的“长度”,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“宽度”。在工作和生活中,相互理解和包容,积极的沟通,使人际关系更为融洽,这样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绚丽多彩,充满惊喜,也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漂亮、更有意义。